找到相关内容1591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何谓正念?有正念之时必有正知吗?

    为何佛陀在《谛相应.经》中开示说: “诸比丘,你们应当培育定力。有定力的比丘能如实了知诸法。” 由此可知,定力是正知(智慧)生起的直接因素。然而,没有正念的话定力就...)是不忘记禅修的目标;它持续不断将心保持于目标。 正念的现状(或现起)是守护著心或守护著禅修目标,使烦恼无隙可入,因此与正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会受到烦恼压制。正念的另一种现状是使注意力与目标正面相对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7183483829.html
  • 劝发菩提心

    要在依次渐进上配着学。所以在第一步的戒学里面,广大便是饶益有情戒,深妙便是摄律仪戒,凝定便是摄善法戒(《菩提心论》上说诸佛菩萨以胜义行愿为戒)。在第二步的定学里面,广大便是观音,深妙便是文殊,凝定便是普贤。在第三步的慧学里面,广大便是方便般若,深妙便是观照般若,凝定便是实相般若。有许多人,不明这个步的意义,也因此往往对於菩提心不能了解,於今我们在这上面也必须辨明。  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101087106.html
  • 医方明之所不能及生气

    弟子可以受用。   依修行次第来说,怯除毒属于“无所有”的境界。要证到“无所有”,先得经过“空”和“无相”两个阶段。换句话说,行人得在五蕴空尽(空),六境断绝(无相)后,贪嗔痴相才有断灭的可能。也就是说,想除灭嗔相,得在有为法和无为法、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结合以后才能根本解决。但是在还没有圆融以前,就不能对治、处理这个生气的问题吗?   以笔者的经验和看法,在戒定慧...

    孔明车

    |防病|生气|心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0184393905.html
  • 清凉宝山修道 幽净禅房念佛

    大雄宝殿、三世佛殿、藏经楼、诸天殿、五文殊殿。如果加上寺院对面内的观音殿,则成7座殿。共有24个院落,占地面积为3.23万平方米,计殿、楼、阁、洞:350多问,为五台山南门第三重门厩阳岭之大寺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5.html
  • 大北岩记

    年间孙铭游北岩留下了“必观其澜”,还有佚名的“丹泉流芳”,陈大羽的题匾“”,麦华、秦萼生各自的“北岩景秀”,心印大师的“清凉”、“南天独秀”,韩宏民的“闻思修”等等。   近数年来,由于大北岩...,有邑人林浩如题撰:“境与尘嚣殊游客携筇供清赏;真静幽绝高僧卓屏俗缘。”还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按弘一大师集华严经句题撰:“满足大愿云度脱众生海;安往真如普照知慧灯。”门前,两尊白象,标示佛门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303395494.html
  • 罗垟栖真寺石塔

    住智拳印;阿如来位于东方,左手握拳,安于胁部,右手下垂触;宝生如来位于南方,左手握拳,置于脐部,右手向外结施愿印;阿弥陀如来位于西方,住印;不空成就如来位于北方,左手握拳当脐,右手舒五指当胸。  ...   罗垟栖真寺石塔   张声和   以盛产橄榄而享誉浙南的塘川是一个大山岙。它处在平阳南雁的入口之,属于“南雁门”风景区之内。日前,笔者应塘川罗垟村的几位村干部邀请去看那里的石塔。 ...

    张声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23096660.html
  • 佛教禅定

    超越了一般禅定的范围,只有证得才能了解这个阶次的智慧心,所以它是属于佛的范畴。(菩提心有另外的分类;请看第十三章,D. 1. c.)。   戒律   在我们的表内,戒律这一项中涵盖了八圣道中...妙言辞来赞叹诸佛世尊。   六方佛皆以能覆盖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长舌赞叹释迦牟尼佛,及祂的教法。即使在佛陀殊胜的果位境界,释迦佛仍然在中任运行救度事业。若祂未能成就如此殊妙之,救度众生的事业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65886954.html
  • 护戒的功德

    毒蛇,戒即是明咒,能遣除烦恼毒蛇的缘故。《律本事》说:“诸比丘,恒时持戒,则能住于;能恒住,则能生起智慧明;恒修智慧,则自心定于贪嗔痴中得到真实解脱。”以戒得定、以定发慧的缘故,能除烦恼诸...一切功德的依处,如同一切有情法和无情法都依靠大地才能存在一般。” 即欲界人天的圆满,上界四禅四无色定,出世间乘的菩提,这一切都要依靠戒律而实现。 《妙臂请问经》云:“一切稼穑依于,无诸灾患而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护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1580118936.html
  • 论大乘瑜伽止观的修习

    ?”,善男子,谓所行有分别影像,毗鉢奢那所缘.”世尊,云何无间心?”善男子,谓缘彼影像心,奢摩他所”世尊,云何心一境性?”善男子,谓通达所行影像。唯是其识.或通达此已,复思惟如性。”⒁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“当我们的心只住在所缘的境中时,心与相分相应,叫做单修观:当我们的心只住在能缘的心念中时,心与见分相应,叫做单修止;当我们的心通达所行影像唯是识性和如性时,心一境性,叫做止观双运...

    释高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147978.html
  • 何谓无诤三昧

    摩提、摩帝。意译为定、等持、正受、调直定、正心行处、息虑凝心等。三昧即心定于一处,就是说离诸邪乱、摄心不散,故称定;远离昏沈、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,故称等持;正受所观之法,故称正受;调整散乱的...互相凌辱,言语相违。透过修行,使此种诤论止息不起,谓之无诤。又《瑜伽师论》卷九十七亦谓,和合方便,共为一事,名为无诤。 无诤三昧,指随顺空理无违无诤之三昧。此词多被用来称赞须菩提是离欲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3359866.html